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必赢76net线路唯一官方网站薪火实践队赴淮南市寿县小甸镇展开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8-22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探寻埋藏在记忆里的红色记忆,发扬红色精神,2025年8月14日,安徽工业大学必赢76net线路唯一官方网站薪火实践队来到了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诞生的地方,寻找安徽第一面党旗的历史意义,感悟早期中国共产党的艰辛。

一方热土 点燃星光寿县,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曹蕴真和薛卓汉等革命先驱,在这里成立了党支部,不仅因为这里是曹蕴真的故乡,更因为小甸镇的人民对党的初期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寿县的早期党员和团员数量,在全省各县中首屈一指,他们深入工农商学等各界群众之中,广泛传播革命思想,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热情。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斗争,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些革命前辈的不懈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寿县乃至全省的革命运动得以蓬勃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根据看守人员和馆藏记录描述,在1923年,曹蕴真和薛卓汉等人根据党的指示,接受在寿县发展党组织的任务,同年冬他们回乡发展12名党员,在小甸集建立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甸集特支,曹蕴真任书记,直属党中央。

寿县小甸集特支建立后,党团组织发展很快,支部纷纷建立。于是安徽燃起了第一点薪火,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给予了安徽人民一丝温暖。

峥嵘岁月 只为祖国1927年秋,中共中央原计划派遣曹蕴真同志前往莫斯科学习,但由于其患病,这一计划未能实现。曹蕴真同志向关心他的同志们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只有通过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我们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我愿意将我的青春献给党,让革命之花绽放。”他的这番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革命者心中的道路,让他们在黑暗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曹蕴真同志的坚定信念并非孤立无援。在土地革命时期,寿县成立了安徽省首个中共县委,成为安徽革命的首个暴动区。寿县的党员和团员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曹蕴真同志的信念,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只为心中那个崇高的理想。

1931年春,他们发起了瓦埠暴动,这一行动极大地推动了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1931年3月30日凌晨,一千多名农民涌向瓦埠街,高举红旗,宣布暴动的开始。

此次行动共缴获长枪百余支,短枪三十余支。这些武器,曾是地主豪绅压迫农民的工具,如今却成为了农民反抗压迫的武器,农民们冲进地主的粮仓,将粮食分给那些饥饿的同胞。那一刻,他们不仅仅是在夺取食物,更是在夺取尊严和希望。它们的易手,象征着权力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这些农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连名字都不会被历史记住,但他们共同编织了一段壮丽的历史篇章。他们的故事,就像那些在田野上空飞翔的鸟儿,虽然飞得不高,却有着振翅的力量,足以撼动大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宣告:革命的火种已经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回望过去 展望未来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红色小甸与红色寿县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缩影,现在这些记忆化做丰碑,矗立在小甸镇这片红色沃土,滋润着这里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要以史为鉴,不忘初心,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埋头苦干砥砺前行。(撰稿:郜东洋 余振华 董国豪 曹睿 汪凡 刘潇涵 审核:王天蓝 刘在春 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