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日记:国宝归来与文化传承

发布日期:2025-08-22 作者: 来源: 点击:

今日,我校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参观“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览以“盛世聚首”“吉金耀彩”“法相重光”三大板块展开,87件文物串联起一部民族文脉的兴衰史。

展厅中央陈列着7尊兽首铜像,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四件原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其铸工精细至绒毛纹理清晰可见,彰显清乾隆时期“中西合璧”的工艺巅峰。虎首胡须仅存半根,猪首右颅凹陷的枪托砸痕,无声诉说着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暴行。这些伤痕与21世纪以来兽首通过竞拍、捐赠回归祖国的历程并列,形成震撼的历史蒙太奇——正如展板所述:“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庄严神秘,战国嵌错社会生活图画壶刻画宴饮射猎场景,北魏贴金彩绘佛像衣袂翩跹。这些跨越3000年的回流文物,与兽首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礼乐交融、艺术互鉴”的精神图谱。志愿者讲解中特别指出:青铜器与兽首虽分属不同时代,却共同诠释了中华匠人“器以载道”的哲学追求。

本次实践不仅是文物观赏,更是深植文化自信的“精神洗礼”。兽首从流散到回归,是民族从屈辱到复兴的缩影,其融合中西的创新设计仍启迪设计领域,传统技艺也为“新工科”注入人文厚度;华人捐资助其回归,彰显“国宝归途即民心所向”,让青年深化对“文化之根”的守护自觉。走出展厅,夕阳下兽首虽沉默,却在青年心中激起波澜,让我们明白:文物是历史密码,青年是未来译者,弘扬传统文化不在口号而在行动——以敬畏承接薪火,以创新续写华章。(撰稿:马纯洁 赵鑫 宋丰禹 王忠华 审核:王天蓝 刘在春 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