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青春践行使命 感悟发展成就

发布日期:2025-08-18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了深入洞察国家发展脉络、深刻领悟制度优势,安徽工业大学必赢76net线路唯一官方网站萤火逐梦暑期实践队以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伟大成就为生动教材,于7月15日至20日奔赴吉林通化、安徽等多地,用脚步丈量土地,在国情考察中读懂社情民情。

在安徽亳州,中医药产业的蓬勃气象令人振奋。走进中药材种植基地,脱贫户李大叔笑着说,“以前守着土地受穷,如今靠中药材种植、在加工车间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亳州依托“中国药都”底蕴,借产业扶贫东风,打造从种植到交易的全链条体系,康美中药城熙攘的交易场景,见证着产业带动就业、致富的活力。乡村里,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并行,花戏楼前非遗展演热闹,村民借着旅游增收,古老技艺重焕生机,这是脱贫攻坚与文化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滁州成果显著。1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奔向小康。2025年,精准落实帮扶措施,17.56万脱贫人口和1.91万监测对象无一例返贫致贫,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实现务工就业7.78万人,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1.01万人,衔接资金合理安排,有力推动了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例如定远县张桥轻纺产业园,通过村企合作成立再生资源公司,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经济发展是滁州成就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以来,滁州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4034.4 亿元、同比增长 5.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7.5:48.1:44.4,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产值突破千亿,“8+3” 新兴产业链招商成果丰硕;同时在全省率先实现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县(市、区)“四个全覆盖”,成功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与竞争力。

六安历史性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截至2020年底,全市现行标准下70.96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减贫成效前所未有,贫困地区发展翻开崭新篇章。

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自来水普及率从32%提高到96%,所有行政村通4.5米宽水泥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光纤到村和无线网络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长期存在的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问题成为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远县锚定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目标,以产业、基建、民生突破诠释发展成就,彰显党的领导与制度优势。

产业上,西卅店镇依托江淮分水岭现代农业园,引种草莓、葡萄发展采摘游,带动32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2万元;藕塘镇深耕花生全产业链,20余家加工企业撑起“定远花生”8亿元年销售额,吸纳500余名贫困劳力就业。全县布局83家扶贫车间,聚焦服装、手作等产业,让留守群体“家门口就业”,月均收入超3000元。 党组织统筹土地、资金、技术,构建“公司+基地+农户”联结,将“分散穷”拧成“抱团富” ,激活内生动力。

交通上,建成“四好农村路”1200公里,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打通农产品外销与文旅进村通道;水利端,整治13座水库、疏浚沟渠200公里;人居环境中,通过污水治理让20个中心村变身花园聚居点,垃圾分类、文化广场成乡村标配。 制度优势下,财政倾斜、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将“民生痛点”转化为发展支点 ,重塑城乡肌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化市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以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契机,在改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

脱贫攻坚战役中,通化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针对偏远山区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种植人参、蓝莓等经济作物,并建立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渠道,打开了农产品的销路,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的实施,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全方位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通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稳步迈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交通网络日益发达,沈白高铁加快推进,集桓高速稳步实施,国道丹阿公路边境风景大道项目列入交通强国试点,让通化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暑期实践虽已结束,家国情怀却愈发厚重。我们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坚实成果,触摸到全面小康的温暖质感,更深刻领悟:党的领导与制度优势,是中国发展行稳致远的密码。身为大学生,我们将把这份感悟化为前行动力,以青春之笔续写国家发展的美好篇章,让理想在服务家国中闪光 。(撰稿:王婷婷 汪凡刘潇涵 审核:王天蓝 刘在春 蒋磊)